Wednesday, November 12, 2025

流行歌

 




高中以前為了升學準備聯考(海峽那邊稱之高考),沒有時間欣賞音樂,只有偶爾聽聽廉價的黑膠英文唱片,然後就去讀軍校,也附庸風雅的自學了民謠吉他,唱的歌也只限於一些西洋民謠以及"山之組曲"、"海的韻味"裡面的歌,主要是會自彈自唱就行。

畢業以後,適逢 "歌唱名人排行榜" 熱播,也就隨著哼唱幾句,也是能唱就行,從來也沒有去管是誰唱的,歌曲的背景是啥,作曲、作詞一律沒注意。反倒是,當時正流行的校園民歌都沒上心,頂多會哼兩句 "好了歌" 或是 "思想起" 的前兩句,對於流行歌及流行音樂,可能連皮毛都不懂。

可是,由於自己喜歡哼哼唱唱,偶而也會去買一些 "歌冊",就是一些小本的流行歌集錦,讀簡譜就是那個時候練出來的,平時就不時地翻唱;由於一直都參加合唱團,發音的方法與流行歌手都不太一樣,反正唱歌是自娛自樂,也不太管什麼技巧。

2013年從美國返台,就一直過著退休的生活,期間也有參加合唱團體,也經常演出,基本上都是美聲唱法,注意共鳴等等,後來參加了一個團體,以舞台表演,唱流行歌做公益為主調,雖然在團內也混的過去,總覺得 不得勁,前兩天團練的時候,有兩位老師先後指導我們要如何唱流行歌,應該怎麼發聲,要怎麼表現歌曲的意境,詞曲、音高、強弱的配合,簡直是當頭棒喝,原來唱流行歌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年近七十才開了一竅,也不算晚啦。

2022年 中國好聲音,劉德華在總決賽中連續獻唱三首歌曲,在技術及表現上,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流行歌真是大不易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1YwsxAJH60 

2024/08/12 大牛寫於新北淡海新市鎮

P.S. 後來想了一想,唱流行歌不見得需要唱成有氣無力的樣子,以前老一輩的歌手幾乎都是美聲唱法,例如:Perry Como, Henry Belafonte, Andy Williams, Engelbert Humperdinck,國內的歌星也有蕭孋珠、甄妮等等。



 
有感 2025/11/12

因為早讀的關係,曾經在課堂上被老師 bully (算是嘲弄吧),所以在成長及進入職場的過程中,從來也不做出頭的人,也從不做出彩的事兒,但是由於一直怕落後在同儕的後面,也就比別人多努力許多,也由於如此,卻造成了出彩的反效果,於是,困於 “出彩” 及 “不出彩” 的矛盾當中,平時的表現就會有兩極化的現象,也常讓長官及周遭的同事困惑不已。 見到了友人王博士轉貼 Susie Li 的貼文,個人以為 “簡特法則” 確實有些道理,因為 fit in 或是 blend in 在職場上是蠻重要的事兒,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金字塔的塔尖,金字塔所以穩固,卻都是基於基礎的這些石頭是否確實到位而各盡本分的保持住整體的安定性,而我個人很安於作為一個基礎的磐石。 以上是看到了臉書上友人的貼文有感而發 原帖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tpCxTJiA/ 文中提到的 “簡特法則” 的連結如下 Janteloven(簡特法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UsNPA772M&t=15s

附註:關於小時候被老師嘲弄的點滴見貼文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238641742817626092/2330282200698772627?hl=en